小编发现啊,最近好多朋友,特别是跑业务、做销售或者需要经常和客户电话沟通的朋友,都在吐槽一件事:每月话费里头,电话费莫名其妙就占了一大截。嘴上说着“微信联系”,可真到急事,还是直接打电话最干脆。所以搜索“电信电话卡大通话时长套餐”的人越来越多,但选起来真是头疼,流量给得挺大方,通话分钟数却抠抠搜搜,要不就是套餐名字听着唬人,仔细一看全是套路。
说实话,这种大通话时长的套餐,真不是人人都需要。你得先琢磨清楚,自己是不是那种“电话粥”重度用户。像外卖骑手、房产销售、客服这类职业,一个月通话量随随便便就能到七八百分钟甚至更高。但如果你平时联系主要靠微信,偶尔打个电话,那可能一两百分钟就顶天了,盲目追求高通话套餐,反而浪费钱。这里有个小方法,可以看看你手机里自带的通话时长统计,取最近三个月的平均值,再往上加点富余,大概就能摸清自己的真实需求了。

电信这类套餐还挺多的,名字也花里胡哨。比如针对商务人士的,可能有电信畅享套餐,59元档位能包含600分钟通话,虽然流量只有20GB,但对电话多、流量要求不高的人来说很实用。还有更极端的,比如无忧卡的59元版,直接给到2000分钟通话,这明显就是为电话狂人准备的了。另外,一些融合套餐也不错,比如全家享199元套餐,里面包含2000分钟通话,还能绑几张副卡让家里人一起用,适合家庭整体消费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高通话套餐,流量一般都不会给得特别夸张,毕竟运营商也要控制成本嘛。
这是个巨坑!很多人光看总流量好几百G,通话分钟数也够,就觉得赚大了。但这里面有个大坑,就是定向流量。简单说,就是你刷特定APP(比如抖音、爱奇艺)用的流量是免费的,但APP里看的广告、发的弹幕、甚至点开别人分享的链接,都可能走的是你宝贵的通用流量。结果可能就是,你以为通话分钟数没用完,套餐很划算,其实你的通用流量早被这些“小动作”吃光了,然后就开始产生套餐外流量费。所以选套餐时,一定要瞪大眼睛,看看通用流量和定向流量各是多少,通用流量占比太低的,真的要小心。
优惠期是多久:很多套餐宣传的低月租,可能只是前6个月或者1年的优惠,过后就会恢复原价。比如宣传“第2-6个月29元/月”,第7个月开始可能就变成69元/月了。一定要问清楚,并用备忘录记下来。

有没有合约期:一些超低价套餐会绑定12或24个月的合约,在这期间你不能随便销户或换套餐,否则可能要交一笔违约金。对于工作生活可能变动大的人来说,这点尤其要注意。
套餐外资费贵不贵:万一通话分钟数或用超了流量,怎么收费?了解清楚超出部分的单价,比如通话0.15元/分钟,还是0.1元/分钟,流量是5元/GB还是按更贵的阶梯收费,心里有个底,能避免账单惊吓。
副卡怎么共享:如果是办融合套餐给全家用,要问清主卡的流量和通话分钟是不是都能共享给副卡,有没有限制(比如主卡100G流量中只有50G可共享),副卡月租是不是长期优惠。

依小编看,选这种大通话时长套餐,最关键还是匹配度。别光图便宜或者被海量流量迷惑,得想清楚你最主要的开销是花在通话上还是流量上。可以试试“保号+流量卡”的组合拳:如果老号码绑定了太多东西不想换,可以把它改成最便宜的保号套餐(比如电信5元无忧卡),主要用来接电话和收验证码。然后新办一张大流量的纯流量卡当副卡上网。这样组合下来,总花费可能比死守一个高月租的老套餐要划算。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方式更优,可能还得看每个人实际的通话和流量使用比例了。
另外,办卡渠道也很重要。无论从哪儿看到宣传,最后都一定要到中国电信的官方APP上核实一下套餐详情,那里面的内容才是最准的。而且现在很多套餐支持线上销户,方便是方便,但注销前还是要确认自己有没有合约束缚,免得产生不必要的麻烦。
希望这点啰嗦能帮你在选择电信大通话时长套餐时,思路更清晰点,少踩点坑。毕竟,话费可是每月固定支出,省下来买点啥不好呢!